长江师范学院《工程制图及CAD》课程改革——图学语言的艺术升华
长江师范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教师田美子副教授所带领的《工程制图及CAD》教学团队,始终以引导学生运用图学语言讲好地方产业发展故事为核心任务,实施“四融四促式”教学改革,即:融合学科交叉,对接地方产业,促进“专业适配”;融合项目实战,四阶循序培养,促进“实践赋能”;融入同班分层教学,开展工具促学,促进“精准教学”;融入数字技术,同步反馈能力画像,促进“持续改进”。
课程改革始终认定“内容为王”,整合课程内容为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紧扣地方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项目实践(X)”七大内容模块。对标专业需要,改变过去所有专业教学内容无差别的情况,将“项目实践”中的四大模块调整为专业适配“X型”模块,强调针对不同专业采用具有专业属性的教学案例,实施“机械+环境/食品/生工”学科交叉融合,联合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持续增补“仿生榨菜监测机器人”等满足“新工科”发展的前沿知识,触发学生对学科动态和前沿理论的认知与思辨。
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引领的“四阶”教学组织模式,整门课程设置了“理论研习—任务驱动—项目实战—总结拓展”四阶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循序递进的助力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跃迁。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定教”式智能推送学习任务,纵向上差异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后习题(初)--竞赛案例(中)--工程实例(高)”三层次任务,横向上利用三维模型、实体模型、虚拟仿真实验等情境资源靶向牵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根据教学目标,构建了六维靶向能力达标体系,针对性设计了课程考核指标,优化其与各达标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辅助学生精准定位学习情况,查找“欠点”,调整学习策略。课程还运用数字工具Echart与Python数据处理技术,创新性开发了教学考核评价可视化平台,动态展示学生能力画像,有助于精准诊断学情,支持教与学的持续改进。
张永钦同学在学完课程后表示,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小组展示环节,老师根据每小组的项目展示提供了不同的评价和改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环境工程专业的杨茜同学说,老师让我们绘制典型的环境设备中的零件,我们调研了涪陵百胜污水处理厂,了解了不让一滴榨菜污水流入长江的系列措施,深刻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也提升了新一代环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创新成效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陆国栋教授及重庆市图学学会理事长朱小飞教授的肯定,他们认为课程改革支撑专业发展,对接地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
田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她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深化101核心课程改革,后续将于与行业企业协同共建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